2024年11月29日,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举办第二十七届“问道玉渊潭”高端论坛,本期论坛邀请了清华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组成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马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刘书林教授作题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结合的若干理论思考”和“马克思主义学科学术论文的选题与论证”的专题报告。经理赵春丽、副经理袁雷、张彦琛和全体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经理赵春丽主持。
赵春丽经理向在座师生介绍了刘书林教授,并代表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全体师生向刘书林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首先,刘书林教授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结合的若干理论思考”为题进行解读,从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结合。
第一,刘书林教授详细解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结合”的提出及“两个结合”的关系。他带我们回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结合”几次重要讲话以及“第二个结合”的重要地位,分析了不同年代共产党人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阐述了进入新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出的新魅力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文明相结合提供了新的历史条件。
第二,刘书林教授分析了文化传承中的批判与吸收辩证法,指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要充分地、批判地利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
第三,刘书林教授解释了如何科学吸收世界一切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他指出中华民族有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传统,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评地学,不能简单搬运,注意清理西方散布的文化偏见,要展现真正的全球大国、强国的应有风范。
第四,刘书林教授讲解了关于儒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他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是个百家争鸣的复合体,不只是儒家一家,必须正确认识到儒家和其他学派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主流是由儒家、释家、道家等三大家构成。
刘书林教授在讲座中引经据典,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发展的突出优势和中华文明强大的“内生力”,强调了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总结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其次,刘书林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学术经验和科研经历,详细讲解了马克思主义学科学术论文的选题与论证方法。他强调,选题要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论证过程要严谨、逻辑清晰。刘书林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学科具有旷阔的学术论文选题空间。我们必须在马学科学术范围内选题,且选题要遵循政治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理论意义、拨乱反正等原则。关于马克思主义学科学术论文的写作,首先要构建符合大题目要求的论证思路,内容各层次要体现逻辑关系或因果关系。其次论证要对准文章的创新点,把最突出的价值目标表达清楚、充分,还要进行反复地修改和推敲。最后要注意引用材料和证据必须具有权威性、准确性和针对性。
赵春丽经理在报告结束后发表致辞。她强调,刘书林教授学术成果丰硕,整个报告高屋建瓴,全体师生一致认为报告兼具学理性和现实性,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带来新的启发,不仅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而且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深深感染了在场的师生。